最高法:民法典施行两年间共审结一审人格权纠纷案33万件******
光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孙满桃)在民法典施行两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工作情况。
据介绍,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涌现了一大批适用民法典化解纠纷的典型案例,如安徽合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浙江杭州“地铁萌娃”肖像权纠纷案等,发挥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据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刘贵祥介绍,民法典颁布后,最高法立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20年5月28日有效的全部591件司法解释进行逐一清理,废止116件,修改111件。
另一方面,民法典的新制度新规则通过审判实践不断转化成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批涉及英烈人格利益保护、居住权、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家风条款、自甘风险、好意同乘、高空抛物等民法典新增重点亮点制度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的检索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
自然资源部: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5年下降21.51%******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记者12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日前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五年来,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下降21.51%。
会议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五年,自然资源部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共计1100多万套,惠及2600多万民众。增减挂钩政策累计为贫困地区筹集资金44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针对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透露,在服务稳经济大盘方面,2022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一系列超常规、阶段性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持续提高用地用海审批效率。其中,2022年报国务院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1058个、面积319.06万亩,同比分别增加196%、49%,涉及投资6.16万亿元。
此外,会议称,2022年,编制完成首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多年来首次实现净增加;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022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461万亩;加强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加大新能源发展急需的锂、钴、镍矿及油气等战略性矿产出让力度等。(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